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50个超真实罪案故事pdf > 第三章(第2页)

第三章(第2页)

在一阵阵尖厉的警笛催促下,人们慢慢让出了一条道,张俊德被押到现场。在不断拍摄的照相机、摄像机镜头下,我们挖出了那见证了犯罪的两枚金戒指、一条金项链。

在人们急切的期待中,尽管迟了一点,但案子终于破获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群众的心理是宽容的,他们收起了以往的抱怨和不满。案子破了,坏人抓了,隐患消除了,又可以回到以前那种安适静心的日子了,对江口的治安、身边的警察又恢复了一些慰藉、敬重之情。

破案之后,一直关注着侦查过程的新闻媒体,迅速开展了新一轮“热炒”。回顾、专访、追踪、特写等栏目不断在眼前跳跃,溢美渲染之词连篇累牍:“上级的指示是侦查人员在朦胧中探索的‘明灯’,领导的鼓励是侦查活动中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一些正常的工作措施、一些人物的平凡举动,都给涂上了一层不同寻常的神秘色彩。甚至连偶尔暴露出来的弱点,也变成了令人折服的“个性魅力”。这对那些苦战了百日的侦查人员来说,未免有些不够真实。如果用偏激一点的说法,会使他们体味到“人生如戏”的感受。

张俊德杀人抢劫案件的破获,至今已有十年。如果现在回头总结检点,我认为在这个案件的侦查中,其得其失,各有其二。

得:

一、判断正确,刻画精准。在案情分析中,无论是案件性质、作案动机,还是案犯年龄、身高、职业、住地、特定的社会关系等,无一不在预料中。且看下列比照:

案犯分析情况张俊德实际情况

年龄:25至35岁之间33岁

身高:170至174厘米173厘米

鞋码:40至41码41码

住地:市区或其周围市区

职业:电工、机修工或木工机修工

动机:谋财害命、杀人抢劫因赌负债,杀人劫财

社会关系:有与煤气行业相关父亲曾被煤气的亲友公司借用过

二、咬住不放,一以贯之。从案发开始,直到案件破获,只要看准了,指挥部对案情判断和侦查方案充满自信,全力推进,身临困境不退缩,面对异议不动摇。不左顾右盼,不自乱阵脚,持之以恒,直至功成。

失:

一、环扣不紧,表难及里。大范围的侦查工作,实质上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方面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衔接紧密,不能松动脱节。这起案件的排查,由于面积大,时间紧,用人多,只能采用以地域单位为主负责的办法。承担具体排查任务的,绝大部分是派出所民警和单位保卫干部。他们没有实际侦查经验,在工作中就事论事,以上面要求的方法为方法,缺少连贯性和想象力。而一个优秀的侦查员必备的素质,除作风严谨踏实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感知性。

张俊德的情况每条都在分析刻画之中,何以延至百日才被发现呢?张俊德原是江口国棉二厂二织车间机修工,1993年划出这个车间成立了合资的“东华纺织有限公司”,名曰新建单位,实际上除了经济核算上独立外,其余一切管理仍归国棉二厂。在国棉二厂排查时,厂方认为二织车间已不属本厂,没有向排查人员提供二织车间机修工名单。而“东华纺织有限公司”则认为,公司实际上是二厂的一个车间,人事管理不在公司,自然也没有提供张俊德等人的情况。排查人员在工作中忽略了对接,致使二织车间成为排查中的空白点,导致张俊德在第一轮排查中漏网。

煤气公司的专门调查小组,在公司拿到了历年来的职工名单,因张俊德父亲虽然借在煤气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但并非公司正式职工,且早已退休,自然不会列名职工名册之中,致使张俊德第二次漏网。

二、大意疏忽,缺少链接。绝大部分参加侦查破案的人员,都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在工作中小心谨慎,步步为营。但也有少数未参与侦破,在坚持日常公安工作的民警,没有切身感受到巨大的工作压力,轻心大意,缺乏沟通互补,造成了疏忽。春节前,为了防范遗漏,指挥部要求企事业单位的排查必须和单位职工居住地的排查进行交叉核对,交叉核对中张俊德被发现。按规定,凡有工作单位的人员甄别工作由单位负责。因此厂方补充了张俊德的指纹资料,但没有直接送交排查人员,而是转给了所在地派出所内勤。派出所内勤接到材料后,放进了办公桌抽屉,忘了及时传递,直至4月8日,督查小组在检查中发现,张俊德符合工作对象条件而未被排除,才将张俊德的资料送到技术组,致使张俊德被认定作案又延误了四十多天。

十多年过去了,张俊德早已伏法,此案的侦查活动,如同进行了一个战役。回忆起来,斯情斯景,其得其失,确实使参战人员感触良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