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韩嘉彦此行还有另外一个打算,她希望借着堂伯一家人之口,将幽草堂的名号传出去,吸纳汤阴的子弟也来幽草堂读书。
这乡野之间,声名全靠口口相传,韩嘉彦还是懂其中的人情世故的。
韩嘉彦的到来,让岳家人感到受宠若惊,无所适从。而她的到来,也间接促成了岳克胡的衣锦还乡,倒是让这位青年面上颇为增光。
岳家只是一户贫苦普通的农户,家中条件十分一般,他们几乎拿出了家中最好的东西来招待韩嘉彦。堂伯的儿子名叫岳和,儿媳姚氏,夫妻俩虽然出身一般,但身上却有着良好的教养,为人谦和明理。
韩嘉彦与他们闲聊,得知此前夫妻俩一连有过四个儿子,都夭了。当下出生的孩儿是第五个,还未起名,只呼作“五郎”。夫妻俩还有一个女儿,今年三岁。
姚氏怀抱着刚出生几个月的儿子,希望韩嘉彦这个贵人能给孩子起名。
韩嘉彦思索之际,忽闻窗外晴空之上传来鸿鹄鸣叫之声,抬头远眺,见大鹄展翅远飞。于是笑道:
“不若便叫‘飞’罢。”
“岳飞……岳飞!好名字。多谢韩先生赐名。”夫妻俩十分欢喜。
韩嘉彦只在岳家逗留了一天,不愿给这户人家添麻烦,且她心系幽草堂那边积攒的事务,得赶回去处理。
岳克胡出来相送,一气送出去十里地。韩嘉彦笑着阻止他:
“你再送下去,就干脆随我回去好了。”
“阿郎,我……”岳克胡捏紧了拳头,欲言又止。
韩嘉彦知晓他心中所想,此番他回乡,虽然借着韩嘉彦风光了一回,可到底不是他自己的本事。他心中仍然是抱负难以施展,不免有些近乡情怯。
韩嘉彦想了想,干脆交给他一点事情做,免得他成日里胡思乱想:
“我打算在幽草堂再筹备一个讲武堂,传授武艺和兵法。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你替我先寻几个有本事的教头来。”
岳克胡闻言双眼一亮,立刻抱拳揖手,拍胸脯道: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阿郎放心!此事交给属下。”
韩嘉彦挥手与他辞别,笑而离去。
……
崇宁五年春,春雨如烟。汴梁城中熙来攘往,依旧是那副热闹非凡的模样。
“老板,你这块残碑,甚么价钱?”
一家篆刻铺子里,有一年轻公子在一块残缺的碑刻前久久驻足不愿离去,终于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