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苏刚写完,就听见门外传来哒哒的脚步声,温念初和杨于飞非要进来。
杨君苏打开门,温明知无奈地笑道:&ldo;这两个小家伙刚才就非要进来,想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也没用。&rdo;
杨君苏说:&ldo;没事,我忙完了,让他们进来呆会儿。&rdo;
杨君苏找了一本带图画的书翻给两人看,同时教他们说新词:&ldo;土豆,红薯。&rdo;
两人一起鹦鹉学舌似的学新词。
杨君苏说道:&ldo;你有空去买些连环画和带图的书,可以让他们学着看了,从小就要养成看书的习惯。等他们再大些,咱们每天晚上要带着他们阅读两个小时,给孩子做出好榜样。&rdo;
她记得某个作家说过,&ldo;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rdo;
她可不能像前世的妈似的,自己整天打麻将看电视却死命催着她看书学习。
温明知当然同意杨君苏的意见:&ldo;行的。&rdo;
温明知观察着杨君苏的神色,委婉地说道:&ldo;对了苏苏,你跟张书记说话时叫他老张,他看上去好像有点不高兴。&rdo;
杨君苏不在意地笑笑:&ldo;我知道他不高兴,我是故意的。我就是要让他从各种细节上认识到,他必须得从实力地位出发跟我平等对话。&rdo;
温明知疑惑道:&ldo;原来是这样,我以前还以为遇到这种年纪比咱们大很多,又是老领导的人得敬着呢。&rdo;
杨君苏说:&ldo;如果没有实际交集和权利斗争的话,当然要敬着。但现在我们是同级,如果我敬着他,他就会得寸进尺,侵蚀原本属于我的地盘和权力。如果我不主动争取,张书记做为既得利益者是不会自己放手的,谁还会嫌手中的权力太大?&rdo;
温明知恍然大悟,他笑着感慨道:&ldo;我略有些明白了。领导果然不好当,看来我这辈子是没这个天赋了。&rdo;
杨君苏笑道:&ldo;你这人其实很会察言观色,心里敏感细腻,只要你愿意,绝对可以。不过,人各有志,大家不必整齐划一地去挤到某条赛道上。&rdo;
&ldo;你说得都对。&rdo;
春节过后,大家开始走亲戚串门。
杨君苏今年得去纪书记和罗场长家拜年,送礼又成了难题。吃的喝的不能送,杨君苏最终决定把温明知养在炕头上的两盆绿油油的蒜苗带走。他们这儿本来没有盘炕的习惯,是杨君苏为了孩子特意请人盘的,盘了炕之后是真香。
杨君苏带着一盘蒜苗和计划书去纪家拜年。
纪书记的家属热情地招待她,纪书记把她叫到书房谈话。
杨君苏把计划书交上去,纪书记面带微笑地浏览着计划书,这一条条的,每一步都是大计划。
他和气地问道:&ldo;小杨啊,你们四分场不是已经很多工业了,怎么还要建新的工业区?还要进行新型城镇规划,这动作不小呀。&rdo;
杨君苏道:&ldo;纪书记,马克思说过,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规模经营。四分场以前是有工业但都不成规模,不成规模就没法完成农业的现代化。&rdo;
纪书记微微笑道:&ldo;好的,计划书先放着,等我有空再仔细看看。&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