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庆平神色淡了一些,康氏见状亲亲热热地拉过王媒婆的手,叹了口气道:“嫂子你是知道的,迁小子他爹走得早,青坪村我们又人生地不熟,若是他能说个本村的媳妇,以后也好立足,要是外村的,他们孤儿寡母加个外村媳妇,日子要怎么过啊……”
她话里尽是为沈迁打算的意思。
王媒婆给人说了十几年的媒,说亲时什么样的小心思没见过,也不戳破她的话,只为难道:“村里适龄的我都……打听过了,不是已经定了人家,就是暂时还没说亲的想法,我也没办法啊。”
说到这里,她转头看了眼坐在角落的沈迁,沈家老三长得确实一表人才,据说书也念得不错,但村里人有自己相看人的办法,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长得好又不能当饭吃,书念得不错也没用,沈家是获罪流放到这里的,以后子孙三代都没有科举的希望。
别看沈家的流放跟戏台子上唱的不一样,不是去苦寒之地做苦力,甚至到了村里还有钱买宅子田地,可只要稍微细心点的人就能知道,买宅子跟田地估计已经花光了沈家所有的钱,不然当时卖地的人有九亩在卖,沈家怎么只买了六亩,要知道沈家老老少少加起来有十口人。
沈家当家的老爷子沈庆平又偏心得厉害,虽然他们在村里人面前已经极力隐藏,但出门干活的是哪些人,有眼睛的都看得到。
村里条件再差的人家,也不想自家的哥儿姐儿找个这样的婆家。
康氏注意到了王媒婆那一瞬的停顿,笑着道:“嫂子你再帮忙仔细想想,可还漏了什么人家没问?”
王媒婆迟疑道:“漏是真漏了一个。”
“哪家?”康氏笑着问。
沈庆平跟沈继峰几人也看了过来。
“村东头的猎户,陆久,不知道你们见过没,他刚好比你们家迁小子小半岁,也还没说人家。”
王媒婆话刚说完,康氏立刻道:“他不行。”
面对公公跟丈夫疑惑的目光,康氏咬了咬嘴唇,她的理由很充分,但不能当着王媒婆的面说出来。
王媒婆没有追问,顺势接过她的话道:“我也觉得他不合适,才没去问,”又说,“倒是隔壁村那李家哥儿,条件是真不错,你们顾虑的那些他父母也有想到,是个可配的人。”
沈继峰眼珠子一转,道:“婶子您仔细说说?”
王媒婆缓缓道:“李氏在隔壁村也是村里最大的宗族,只是那哥儿父母到了他这一代,就只生了他一个,他父母舍不得哥儿,又有家里的田地宅子需要人继承,所以想找个上门儿婿。”
她说前面那些时,老爷子跟沈继峰几人听得仔细,也还算满意,等说到上门,一个个神色就变了,王媒婆也不着急,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听下去,“哥儿家也知道你们家迁小子孤儿寡母不容易,所以说了,会给一头牛犊子做聘礼,另外成亲后,迁小子的娘要是愿意,也可以跟他们一起住,而且哥儿母亲的娘家是我们村的,哥儿有三个舅舅,就陆有为兄弟几个,你们应该认识,若此事成了,以后你们就是亲戚了。”
一头牛犊子值好几两银子了,等长大了还能犁地、拉东西,这个诱惑真的很大。
但是让沈迁去给人家做上门儿婿的话,以后家里就要少一个劳动力了,沈老爷子左右为难,思索片刻后,叹了口气道:“我沈家虽然落魄了,但让子孙去别人家上门,终究是……,你容我再考虑两日。”
王媒婆点头,“两日后成不成你们告诉我一声,我好去回那边话。”
沈迁听到这里,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堂屋。
他还有两天的时间。
出了院子,沈迁看向公山的方向,见宋兰背着柴的身影已经进村,稍微安心了些,正打算去接,又被人叫住,“沈家老三,这么晚了还要去哪里?”
“村长,”沈迁打了声招呼后,抬头看向太阳落下的方向,道,“我出来看看天色。”
“今晚恐怕有雨,”村长说着走了到院子门口,见人都围在堂屋里,又问,“家里有客人在?”
“王媒婆在。”
村长听过沈家想给沈迁在村里找个媳妇的事,想到进去很可能又要被沈庆平子拉着套近乎,便将手里的鱼递给沈迁,“那我就不进去了,跟你爷爷说,上回吃了你家的东西,这个是回礼。”
沈迁道了谢,伸手接过,目送村长离开,又等了一会儿,等到堂屋里说话的声音比先前大了些,沈家人送王媒婆出门,他这才提着鱼,转身踏进院门。
院子就那么点大,一进一出,自然会碰到,沈庆平的目光落在沈迁提着的鱼上,问:“哪里来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