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让李贞英没想到的是,派出去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越过了南盘江,推进到了滇池附近,这才遇到了一些小股军队的抵抗。只不过,这些军队的抵抗意志并不高,基本上一个冲锋,就能将其击垮击溃。这种情形,对于常年与南诏诸国征战岭南军而言,简直是出乎预料。要知道,之前虽然薛仁贵有过一次大举进攻,且将他们打的丢盔弃甲,一泻千里。但后面因为补给不足,且岭南内部发生争斗,迫使薛仁贵不得不撤出南诏诸国。可薛仁贵前脚刚撤,后脚南诏诸国的联合军便如附骨之蛆那般跟了上来,趁机偷袭了岭南军,造成了不少的损失。后来更是利用岭南内部人心不齐,军心不稳之际,一路推到红水河畔,威胁到了岭南各部。这才使得杨红玉不得不亲自出手,给了这群野蛮人一个沉痛的打击,让他们不敢再肆意进攻。可即便有杨红玉的震慑,这群野蛮人也没有撤离红水河畔,依旧时不时的就要挑衅一二。可如今,形势却是突变。这群茹毛饮血,不知道恐惧为何物的野蛮人,在得知岭南大举进犯的时候,竟然连个有力的阻击都阻止不起来,任由岭南大军长驱直入。这点,不由的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南诏诸国的一个阴谋。对方时不时想要来个请君入瓮,再来个关门打狗,吃下这支新军。然而,直到杨排风拿下了整个滇池,占领了尚阐府,也没发现南诏诸国的主力部队。更让他们震惊的是,整个尚阐府,几乎见不到一个活人。城内犹如人间地狱一般,到处都是干涸之后的褐色血迹,以及被剃掉血肉,随意丢弃的尸骸。不仅如此,麾下的斥候还在四处城门附近,发现了大军驻扎的痕迹,并且,那里的尸骸成山成片,与传说中的地狱无异。听到斥候的汇报,杨排风心中顿时升腾起一个不好的念头。好似曾经的某个恐怖军队再现一般。当即,她便下令,增加了十倍的斥候,以尚阐府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搜寻,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一个活口,一定要问清楚,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然而,让杨排风震惊的是,一连三天过去了。期间,斥候除了偶尔寻到一些没有遭受祸害的偏僻村庄,和在野外,发现一些落单的幸存者外,并未再有收获。而这些被遗漏的村庄,以及那些幸存者,全都是一问三不知。甚至,他们都不知道尚阐府已被屠城的事实,只以为是岭南军再次入侵,纷纷想要反抗。对于这样的人,杨排风自然不会浪费,直接命人砍去了他们的大拇指,而后集中起来,押送回岭南,进行劳作。原本这次出征,除了练兵之外,更主要的任务,则是抓捕奴隶,送回岭南进行劳作。但现在,大军前行了这么久,只抓到了小猫小狗两三只,连一场小规模的常规战都没能打起来。此次的行动,可谓是失败至极,一塌糊涂。至于所占领的城池土地。。。没有人口,要那么多城池土地有什么用?放那吃灰不说,若想维持,每年都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无奈之下,杨排风只能将遇到的情况派人快马加鞭的传回岭南,让李贞英定夺。而她,则继续加派斥候,四处探寻,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有用的消息。又是一连几天过去。杨排风又抓捕了上千土着之后,终于迎来了李贞英的回信。那就是让她继续前进,一定要找到南诏诸城被屠的真相。与麾下的将领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最后,杨排风决定兵分三路。由麾下副将薛拓,带着两万人马,向弄栋城出发,前往羊苴咩城,最后渡过澜沧江,在永昌府会合。而另一路,则由先锋大将杨大智率领另外两万大军,绕道通海府,而后沿西道江顺流而下,前往交州。杨大智本是杨家村村长之子,跟随楚默来到岭南之后,便一直受到杨红玉的重用。只不过,后来因为杨家族老势大,他们这些依附杨家,与杨红玉亲近的旧部遭受排挤,被派遣到各处边境抵御外族。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雷州城遇难之际,他们选择了袖手旁观,这才没有遭受楚湘和楚默的清洗,侥幸逃得一命。之后,李贞英接管岭南,更是以杨红玉和楚默的名义,重新调用这些岭南旧部,收缴了他们手上的兵权,将他们重新分配到了各处。如今杨大智被任命为此次讨夷先锋,得到了杨排风的重用,成为了先锋官。得到命令之后,杨大智当即二话不说,直接拔营起寨,朝着划定方向疾行而去。至于剩下的六万中军,自然是由杨排风亲自带领,直奔银生府,而后渡过澜沧江,在永昌府与薛拓会合。期间,若是发现敌情,则必须迅速汇报,不得擅自交战。若是情况如尚阐府这般,也被尽数屠灭了,那就无需逗留,继续前进。按照杨排风的设想,南诏诸国地势崎岖,丛林密布,即便真如自己猜想的那般,是楚湘带人屠了这里,那也不可能将所有知情人全部杀光,定会有什么漏网之鱼,真相总有重见天日的一天。然而,事情比杨排风预想的还要糟糕。一路上,除了皑皑白骨之外,几乎再也没有遇到什么活人。不仅如此,其余两路大军的情况也和自己这边无异,并没有遇到什么知情者。偶尔有一两个,也都是一问三不知。就这样,大军继续前行,在抵达弄栋城和银生府的时候,情况依旧。依然是人间地狱,依然是满地血污外加堆积成山的皑皑尸骸。眼看下一步就要渡江,杨排风心中闪过一抹不好的预感。若是对面有人设阵阻击,等到自己渡江渡到一半的时候出手,那自己这几万人岂不是要喂鱼了?当即,她便急忙派人,让薛拓暂缓渡江。自己则派遣了一队斥候,先行渡江查看情况。:()大唐:李二,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