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聊了几件事后,于谦动了。
“臣有奏!”
“准。”
群臣们皆担忧的瞥了眼于谦,
要知道于谦早朝不聊事则罢,要聊便要聊些大事。
“大军整军备战之时,臣负责了部分粮草运输之事宜。”
“经过臣的清点,虽京师粮仓充裕可保证大军补给不假,但臣以为不应该出征全程只由京师供应粮草。”
坐在软塌上的嘉靖眼皮微动,聊别的嘉靖可能爱答不理,
但于谦要是聊粮草,嘉靖可精神了。
“北伐之师若是没出长城,一直在京壤附近作战,京师直接供应大军倒不难,”
“但兵家之事,岂有人敢做保的?”
听于谦说到这里,不少心思灵动的大臣,已经听出了于谦要说什么。
冷汗从有关之人的额头冒出,他们开始默默在心中祈祷,妄图用祈祷来避免贪腐之事暴露。
“此次出征,陛下与臣等皆希望能一举击碎暴元余孽,最好让其百年不敢犯我大明秋毫。”
“臣与英国公虽并无交际,可臣认为整个大明之内,除了陛下之外,无人能在军事方面出其右。”
“若真有好机会一举击败暴元余孽,英国公定然能在第一时间察觉。”
“假设此机会需要大军追出京壤、甚至追出长城,”
“届时英国公便必须考量粮草问题,一方面是京师的粮草够不够,另一方面便是京师粮草在来路上会不会被劫持。”
于谦还是没有随了贪官的愿景,说出了可能会引爆北境贪腐案的提议。
“为了解决英国公一切的后顾之忧,同时增加北伐大军的获胜机会,”
“臣以为应该早日责令北境所有军镇,特别是北伐大军可能路过的军镇,”
“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粮草与民夫为大军供粮,”
“等到大军经过军镇附近时,军镇便主动为北伐大军供粮。”
“此举一来让英国公没有后顾之忧,二来还能减少远距离运输粮草的费耗,减轻民众徭役之苦与国库费耗。”
此话一出,群臣皆静。
不少人已经将愤恨的眼神,投到了于谦的身上。
于谦贵为兵部侍郎,本不应该主动提出此提案,这件事谁都知道会得罪不少人。
按大明官场的习惯,哪怕真有派系要提出这种大事,也应该让一个下级官员冲锋陷阵,
只有这样做,派系领袖才能在必要时牺牲“马前卒”,用来向敌对势力示弱求和。
于谦知不知道此事影响之大?
于谦当然知道了,只靠一腔热血的话,于谦凭什么当兵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