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呀——"
伴随着木门的开启声,上书房的门户从内侧打开。朱高炽与傅忠告别,稳步离去。
短暂的对话,却让他深思,傅忠天生就是将帅之才,但一想到洪武二十七年颖国公全家的悲剧,朱高炽便感到痛惜。
年迈的先帝担忧孙子无法驾驭将领,竟选择了最直接的手段。
先是蓝玉被清洗,接着顺藤摸瓜,清除所有可能威胁建文帝的武将。
"诸葛亮先生,你说有没有可能,他们不必丧命!"
朱高炽脑中忽然闪现出一个大胆的设想。
"如果能将他们收为己用,对我大有益处。"
思绪翻涌间,他步入了上书房。
中书舍人刘三吾带着几位夫子已在堂中等候。
朱高炽的目光逐一掠过夫子们的脸庞,最后定格在一位身着布衣的儒士身上。记忆中的片段快速闪过,一个鲜明的名字跃入眼帘。
此人正是大儒宋濂的弟子,被誉为"神童"的方孝孺。
"见过刘学士,见过各位夫子。"
朱高炽与众皇族子弟恭敬地向儒士们行礼。
几位接受过正宗儒家教育的夫子以君子之礼回礼。朱元璋自己读书不多,故对子孙的教育要求极为严格。
太子朱标年少时,朱元璋特地请宋濂担任他的经学导师。
宋濂治学严谨,即使学生是皇族子弟也不例外。一旦朱标犯错,他会毫不犹豫地用戒尺惩戒,调皮的朱棣也因此尝到了皮肉之苦。
朱棣对此曾心怀不满,颠颠地跑去向朱元璋申诉,结果反而招致了第二次责罚。
"今日,倒是燕王世子来得最早呢!"
方孝儒微笑着对刘三吾说。
闻言,众人皆露出诧异之色,朱高炽素来是最后一个发言的,有时甚至会迟到,今日难道是出现了罕见的日出西山?
"诸位师长,以往是我懵懂无知,辜负了你们的厚望。皇祖父与我有过深谈,我决定洗心革面,奋力追赶。"
朱高炽说着,目光真挚地望向方孝儒。
刘三吾注视着燕王世子这不同寻常的表现,想起早晨bixia离别时的叮嘱,心中涌起一丝欣慰。
如若燕王世子能及时醒悟,大明的未来将增添一股力量。作为臣子,他理应全力以赴地教诲。
bixia所言不虚,看来自己接下来的日子将忙碌不已。
望着朱高炽谦逊有礼的模样,刘三吾仿佛在那一刹那看到了bixia的影子。
毕竟是燕王世子,浪子回头,那份独特的气质逐渐流露出来。
"太好了!太好了!"
刘三吾心中五味杂陈,连说两个好字,看来今日的书房会异常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