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子万质,拜见大王。”
“你都知道什么事?快说与寡人听。”
昨日子方从齐兵手下救回万质时,他还不可置信地怔愣了好一会。
夕阳衔山,树林里寂静无声,唯溪水潺潺,涤荡尘烟。
想到周存可能会对万质下手,赵政和子方就立刻去寻找这位重要的见证者,许繁则留下来和周大人斡旋,牵制他的注意力。果不其然,好不容易打听到万质的去向,两人就发现还有人也在跟着万质,等到万质终于到了一处偏僻的密林,那人就要对他下手——
看来周大人也不是那么缜密,居然就派了一个人跟过来,可能也是觉得万质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根本无还手之力吧。
万质短短几分钟内,就经历了濒死到奇迹般获救的惊险历程,他缓了一会,两手撑着坐在地上,问道:“你们是秦人?刚才要杀我的……难道是周大人?”
两人不置可否,万质叹了口气,语气颓丧而无奈:“齐人要杀我,秦人却救了我,真是荒谬。无论如何,多谢二位相救,但是你们还是别想从我口中获得什么证言了。”
“是公孙启这么告诉你的吗?我们已经查到,他是为了给那位乐师吧?他早就安排好了,让你先去给周大人报信,他会在相府自我了结,然后想办法栽赃给相国,周大人就能及时赶过来,当场认定公孙启之死是相国所为。无论相国如何有权有势,借助周大人的力量,相国很难全身而退。但是没想到事情发生了意外,公孙启见到的并不是相国,而是姚大人,但这也正和周大人的心意,毕竟秦使在齐国杀人,对于齐国朝内的合纵派,也是绝好的消息。”
万质没想到他们已经知道这么多,不过纸包不住火,这也是理所当然。他沉默了一会,回应道:“既然二位都知道,也应该对公孙启有所了解,他一向反对齐王和秦国交好,主张六国合纵抗秦,他绝不会希望我告诉你们所谓的真相。”
“如果我们能帮公孙启实现愿望呢?”
万质没想到眼前的秦人会这么说,疑惑道:“此话何意?”
“公孙启本来是想让相国付出代价吧?相国害死了他的挚友,但是现在,相国毫发无损,仍然一手遮天,仍然鱼肉百姓,仍然会让不知道多少百姓受苦受难,齐国还会是相国的天下。你应该知道,齐国选择和秦国交好,只是因为相国的原因吗?难道齐王就只是被相国蒙骗而已吗?你们所追随的周存,为了达到目的不惜牺牲你,你难道就心甘情愿这样吗?”
“那你们又能怎么办?要继续和齐国交好,你们也不可能会动相国吧?”
“暂时不会。”赵政声线沉稳,一举一动自带威势,像极了一位真正的帝王,甚至让子方有点恍惚,他继续道:“我们暂时不会动后胜,但是我可以给你机会,亲自让他付出代价。”
“您是想让我效命秦国?”
“你也是魏人吧?大秦朝堂不乏六国贤才,以前的张仪、范雎,现在的蒙骜将军都是魏人,我大秦都以礼相待,他们亦为大秦立下赫赫功勋。齐王庸碌,和平之时或许可以算良主,但如今,想必你比我更了解这是怎样一位君王吧?你若来助我大秦,齐国国灭之时,你当然有机会亲眼见证这位国相付出代价。”
万质沉默良久,仰头叹了口气,随后重新起身,向两人庄重行礼,开口道:“好,我可以把事情都告诉你们。”
伯牙子期
公孙启在世界上最崇敬的人,曾经是信陵君魏无忌。
信陵君在魏国的声望甚至盖过了魏王,他联盟五国攻秦,使得战无不胜的秦国老将蒙骜大败而归,秦军退到函谷关不敢东出。秦国多年来四处用兵,占领了不知道多少土地,信陵君此次大捷如旱中甘霖,返回魏国时,信陵君的车驾两侧都是欢腾的百姓,举国欢庆。
公孙启虽然家境已经落魄,但还是希望自己有机会能成为信陵君这样的人,或者至少能够为这样的人效力。于是他和幼时的好友万质一同远去齐国,打算学习治国辅政之道,梦想着能成为君王的座上之宾。
齐国和魏国大不一样,因为数十年无战乱之忧,百姓安乐、物阜民丰,简直像是另一个世界。稷下学宫宏伟无匹,至少在魏国,除了魏王宫,公孙启还没见过这样的地方。
荀子欣赏他年少有志,把他收为自己的学生,同门的韩非、李斯也都是学识渊博、志向远大之人,公孙启很高兴自己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之友。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学宫中的学子虽然都在齐国,但是心思各异,有的想继续留在齐国安享和平,有的想回到母国效力,甚至有不少想去秦国——齐国向来自诩礼仪之国,认为秦国缺乏礼乐教化,况且秦国连年征战各国,他们怎么会愿意去秦国效力呢?
渐渐他就明白过来,可能是因为身处和平之地,这些人毫无忧患意识,连齐王也是如此——秦国只是不想让齐国参与合纵,壮大敌对力量,所以才暂时假意与齐交好,可是齐王不知道是心存侥幸还是真的被蒙蔽了,竟然真的答应不帮助其他国家攻秦,何等昏庸!
还有相国,如此贪婪短视之人,怎么能承担得起一国之相的责任呢?而且丝毫不知爱惜羽毛,大肆搜刮百姓,毫无仁爱之德。毕竟是少年意气,公孙启带着一帮学生就去求见相国,意欲劝谏,可是被挡了回来。几次之后,他就干脆在门口不走,痛骂相国无才无德,数落相国的累累罪状,相国还是不愿意露面,直接派士兵把他们都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