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太夫人的荣华富贵晋江 > 第 66 章VIP(第3页)

第 66 章VIP(第3页)

如果“权力战场”局限于京城,把京城高官当成棋子摆在棋盘上,由着世家和皇上博弈,因为世家的资源全都堆在京城里,那么世家真有一争之力。但如果把“权力战场”放大至整个天下呢,世家用济民和秋蕴书院来联动读书人,但皇上却把有潜力的官员全都分散下去,让他们去地方上历练,让他们短时间内无法和世家联动,皇上依然是皇上,天下人都会尊这份皇权,但世家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就没有这么大了啊。

当然,世家的风骨、世家的名声还是能传遍天下的。

可读书人再是喜欢世家的风骨,再是推崇世家的“规则”,如果在他们的升迁之路上,世家帮不上什么忙,反倒一切掌握在皇上手里,那他们最终会偏向谁,这不显而易见么?

当然,地方官的功绩也是可以被操纵的,比如说世家可以给某个地方官喂很多资源,把他喂出来,让他在地方上取得瞩目功绩,然后顺利地进入中央政府。但反过来想,这不就是利用了世家资源把地方上治理好了吗。地方上的百姓确实受益了啊。资源从世家转移到了百姓那里,这对于世家来说也是一种削弱。万商又说:“还是拿咱们家来举例吧,毕竟别人家里的事,我完全不熟悉。假如我和老大不是什么好人,我们一来,叫老三和你及你们亲娘的日子都不好过了……”

詹权立马阻止:“不要这么说。”

“假设!我这是在做假设!听我往下说,”万商大手一挥,很有指点江山的样子,“就算老三通过科举读出来了,但在京城里,武勋都要卖老大这个侯爷一个面子,老大压着不让老三出头,老三果然出不了头。时间久了,老三难免心灰意冷。这时候,朝廷忽然说不当地方官就不能当京官,而当地方官者,家眷可以跟着迁去地方上。”

万商问:“你觉得老三会怎么做?”

顺着万商的思路,詹权想了想说:“老三之前不能出头,未必没有族长、宗老也站老大那头的原因。但现在既然朝廷有令,老三就可以说服族长、宗老,说自己愿意去地方上打拼,”族里的掌权者不可能拒绝老三,因为他们要培养高官预备役。或者就是族里的掌权者拒绝了老三又如何,在京城谋官难,但偷偷谋个地方官还不容易?

等到老三带着家眷去了地方上,这一去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老三地方官当得一般,他反正也不会回来了;如果他当得好,那么他还会听老大的吗?

再往下发展,如果皇上一直暗示老三,只要和老大撕扯开,他就会重用他。那么等老三回到京城当了高官,比起他和老大团结起来,更可能是他和老大彻底闹开。到那时,甚至整个家族都有可能分裂成两部分,一部分人跟老大,一部分人跟老三。

这就是势力分化。

宗族势力一旦被分化,他们只会越来越弱。

万商不相信世家内部全都是团结友爱的。就是木家,木蕾生父家里,势力还称不上很大呢,嫡系不还拦着不让旁系出头吗?在世家内部,嫡子庶子嫡脉庶脉,甚至是同为嫡脉的大房、二房、三房……N房之间,全都是一团和气的?这绝对不可能!

从地方官中选拔京官的政策就是给了那些在世家中被排挤、被压迫、被强拦着不让出头的世家子弟一个合理的借口,让他们能顺顺当当、体体面面地从家族中脱离出去。

在万商所知的历史上,世家是从隋唐开始没落的。

唐朝时,太原王氏的王波就因进士及第官至宰相,他的家族随他迁到了京城。迁徙不是从一个地方去了另一个地方那么简单的,远离祖籍地后,经济来源都会发生变化。本来可以靠祖籍地的供养,但后来就得靠俸禄,靠京城里新经营出来的产业。

但这种新经营出来的产业如何能和祖产比?

安信侯府现在也算是新贵吧,名下大大小小的庄子那么多,铺子现银也有,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富贵了。但和世家比?和他们祖籍地的豪富比?这些都是毛毛雨。

一旦在经济方面受制,哪怕是从世家出来的人,以后也会自发维护皇权。

万商的计谋总结来说就是一句,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但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八个字,经营得好的话,能慢慢分化世家,逐步斩断世家对文官集团(主要是指京城中央政府中的文官高层)的操控。再配合地方上基础教育的加强,世家想不没落都难。等未来皇权更加稳固后,那时再弄个官学什么的,就更没世家什么事了。

关键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也好,加强地方上的基础教育也好,本质还都是利国利民的政策。对百姓而言,一个真正的好官确确实实就应该是能看到他们疾苦的官。

万商这个计策在大方向上完全没有损害劳苦大众的利益。

“我的想法就这些。至于好不好的、成不成的,我一个老封君知道什么!”万商熟练地自贬,“朝中那么多大人,皇上更是英明之主,想必我们早晚能迎来太平盛世。”

詹权:“……”

万商是真心觉得自己在政治方面没有什么特殊天赋。但她再没有天赋,作为一个站在时代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人,她拥有的很多常识其实都是前人的群体智慧结晶。

这一份“群体智慧结晶”就把詹权深深地震撼到了。

詹权最佩服的人一直是先侯爷,现在却觉得太夫人似乎比先侯爷更老谋深算。

至于近亲成婚……

万商道:“这个正如你说的,是不能急的。你们手头的实证还是太少,得继续收集。等到实证越来越多了,你们不要走自上而下的舆论,最好是反过来自下而上。”

如果近亲成婚不利子嗣的结论不是由朝廷公布的呢?

如果是底层的百姓率先发现的,然后自下而上为天下人所知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