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过了十几天左右,那边孙家老大终于松口了,没有再抬价,愿意按照之前和孙家老二谈好的价钱卖掉那边的地。当然这也是因为那段时间孙家老大看到海伯又派人去打听其他的地了,一副不在意的样子,于是他就有些急了,错过这次,那片地估计没有人会看上再花这般价钱买下,毕竟那片地本就说不上好,以前孙父还在世的时候就想卖出去然后再去买新的更加肥沃的田地。僵持了十几天,他终于妥协了,怕到嘴的鸭子飞了,所以就赶紧派人去找海伯商量买地的事。如此一番折腾,地也总算是买下了,至于孙家卖完那片地得到的银子怎么分,杨云清这边暂时也就无从知晓了。买完了地,找了专人去细细地又勘察了一番后,才开始招工动土。因为买的要建工厂的地是在县城的外面,招工的时候,不仅在城里贴了告示,也派人去了县城外附近的村子去通知了一声。工钱一天是七十文,十天一结,定的也算合理。而对于县城外村子里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笔巨款,要是能干上它个几个月,六七两银子就到手了,省一省这可够他们家里用个几年的,因而一听到这个消息,不管真假,就赶紧通知相熟的人,立马赶去报名。因而在县城里的人还在犹豫的时候,海伯派去招工的人已经在那几个村子里招了一大半人手了,而到了最后,招来的人中,几乎有三分之二是外面村里的人,而且在干活中,比起县城里招来的工人,他们更是异常卖力。后来,因为在这边干了不少时间,几乎每个人最后手里至少都拿到了七八两银子,因而今年交税的时候格外松快,而那边的县衙里每年负责下去收赋税的人还在纳闷,不知道为什么往年有些人户需要三催四请才能把税交齐,今年居然不用催就这么快就交上了。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就这样,很快就到了院试的时间了。这个时候已经是七月中旬了,院试时间在八月,杨云清他们很快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出发了。因为这次院试还是设在府城,所以杨云清他们也算是熟门熟路了,比起第一次去的时候,也算是自在了不少,不必担心水土不服或者路上遇事赶不上了。不过现在的天是热的很,杨云清平日在家的时候,屋子里是天天放上冰的,现在出去在路上,因为麻烦,车上也没有备上多少冰,用了两天,就全没了,之后几天坐在马车里是真的闷热,杨云清他都已经想象出了到时候院试的时候,待在一间狭窄的号舍里会有多难熬了。还好,熬了几天之后,他们终于再次到了府城。这里比起他们上次来的时候,除了天气更热些,好像并没有什么变化。不过,或许是考期将近,空气中还是隐隐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现在来参加院试的,不论年龄老少,一律可称作童生了,只是童生这个名头,只是听着好听,实际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待遇,只有考上了秀才,才算真正是有了实际的功名在身,秀才可以说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槛。到了那时,他们不仅可以免除徭役,甚至还有着诸多特权,见官不跪,县官不能随意用刑,甚至每月还有米粮等,如果是农家子,几乎是可以凭借几身改换门庭,带领全家过上另一阶层的生活了。但是秀才可不是好考的,那个录取率可比现代高考低多了,那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后留下的根本没多少。就拿他们徽州府来说,下辖六县,院试过后,最后录取的秀才名额还不过是三四十人罢了,而且这样还算是多的了,有时甚至录取名额不足二十人。这样的情况之下,有些人甚至从垂髫小儿考到白发苍苍也不过只是个童生。如此,科举之难也可见一斑了。杨云清也知以自己的水平拿个秀才还是很容易的,但是在现在的这种氛围的渲染之下,内心也不免会有些触动。在此情况下,他内心不禁感叹道,古代科举实在是异常残酷,而现在才是第一关,可以说是万里长征走了四分之一了,更难的都在后面!到了乡试,这院试之后录取的秀才,不知还能有几个能考中。平复了一下思绪,杨云清坐在晃晃悠悠的马车上等着到达目的地。这次杨云清他们照旧是打算继续去租上次住的地方,这也主要是因为上此在那住了也有近一个月,也习惯了。只是去的时候他们一行人才发现,上次住的地方,已经有两个此次来下场的考生租了,这样一来,他们三家若是住在这的话,必然是会有些拥挤的。不过谁想,那个上次租房给他们的主人家居然暗示道,只要他们一行人多加些钱,她就可以把里面的两个人赶出来,继续租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