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诘问让我如鲠在喉:“人心,日久可见。”既是日久,那么必然是要留着性命以待来日。不知他是否听懂了这弦外之音,我小心翼翼地抬起头,想观察他的神情。
他听了我的回答,微微笑了笑,我正松了一口气,却听见他颇为玩味地问道:“可若是朕不愿给你这么久呢?”
我的心沉到了谷底,又想要绝处逢生,深吸一口气,我又朝着他说道:“小民微末,微如尘泥,其心如何,是否得见,多久得见,并不要紧。可天子之心,天下最大,如红日凌空,明月高悬,普照万物,包容一切,世人皆可见之。”
他朗声笑了起来:“倒是个伶牙俐齿之人。”顿了顿,他又说:“起来吧。”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陛下可是饶恕了我?”
“你都这般说了,朕若是还治你的罪,岂不是枉为天子?”倘若说我方才所言皆为虚言,他现在笑眼弯弯,确如弦月的形状。
“起来吧。”他说第二遍的时候,笑着向我伸出手来。他的手指修长,拇指上带着一个朱砂红的玉扳指,这是一双没有做过活的手,真的是手如柔荑。
这让我的心里又开始打鼓,琢磨不透此中之意,但哪怕明月低悬,星垂平野,那它们还是明月星辰,手可摘星辰只是诗家的想象,我不敢多想,扶了扶膝盖,站了起来。
他把手收了回去:“怎么,不敢扶?”
“古人云: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朕不是古人,不拘这些。”他哑然失笑,接着又悠悠说道,“不过,你一个舞女,还能知道孟子之言。”
“有教无类。舞女又如何?”
他听了这话,似乎消了一些醉意:“你读过书?难怪这般能言善辩。”
“只是略知晓一些圣人之言而已。”我不好意思地答道。这句话是实话,学到用时方恨少,我到了这个时代,才想起来语文课本中“熟读并背诵全文”的好处。
“舞女能知晓些圣人之言,已是难得。”
他这话虽说得诚恳,我却有些听不惯他一口一个舞女:“陛下,无人生来便是舞女。”
他微微一愣,倒没有觉得我这句话冒犯,只是笑了笑,问道:“那,你如何知晓的圣人之言?”
“阿父原是文人,耳濡目染而已。”
我在这个时代的阿父本是一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生的儒生。因幼子病逝,新妇郁郁得病,四处求医问药,祖产田地化作了一帖一帖的草药与满腹苦水,却依旧没能留住新妇的性命。
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他带着女儿,跋山涉水,漂泊至豫州平县,拿起了农具,植杖而芸,分五谷,勤四体。唯有偶尔叹息“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这样的话中,能看出其文人的影子。以及,堆在草庐角落中,与柴火数年为伍的一卷诗与一卷论语,能告诉我,这位农人的曾经。
在我自建始四年从这个草庐里醒来之后,这两卷被我在生火做饭之时意外发现的书,成了我寂寥长日中的慰藉。
他点了点头,又像是想起来了什么,问道:“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民女名叫赵姝。”
“哪个姝字?”
“回陛下,是女字边上一个朱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极美。”他的目光落在我的脸上,不知在说这个名字,还是在说人。
我的脸颊微微有些发烧,只想赶紧离着这目光:“陛下,那我既然无罪,可以告退了吗?”
他似乎思量了片刻,才微微笑着说:“行。”
我听见了这期待已久的恩赦,心里长长舒了一口气,又听见他唤道:“李内侍,带她下去吧。”方才那位带我入殿的内侍进门来,称了诺。
由于被他的目光押解过一路,我脱口而出:“不必麻烦这位内侍,出宫的路,我还记得。”
陛下却挑了挑眉:“出宫?朕许你告退,可有许你出宫?”
“陛下明明恕我无罪了。君无戏言!”我诧异地辩道。
他的嘴角露出了戏谑的笑意:“你方才自己说的,日久方可见人心。来去匆匆,如何得见?朕现在允了这个‘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