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庭院升起一盆炭火。
谢夫人坐在火盆边,默不作声地以铁钩子拨了拨木碳。火苗窜升起老高。
火苗中燃烧的,赫然正是广陵王府送来的第二封书信。
这回的书信落款依旧是广陵王妃,末尾钤的却广陵王萧措本人的私印。
谢琅坐在火盆对面。
昨夜他出门办事,整夜未眠,火盆的热焰映亮年轻沉稳的面容。
谢明裳裹着一身不合时令的银鼠毛披风走进庭院,引来母亲侧目:“你怎么来了?”
谢明裳装没听到,也在火盆边坐下,抱着膝盖,问她阿兄:“叫你别去你偏去。吃闭门羹了吧?”
谢琅失笑拍了她脑袋一记,继续和母亲解释:
“婚约事大,需得正式做个了断。杜家不肯开门是杜家的事,我夜里一番折腾,把两家退婚的事说破,由不得杜家装聋作哑。”
谢琅昨夜从西角门出,先去了趟城南桃余巷杜家。
杜家果然闭门不见。
谢琅早有准备,并不纠缠,转头去了岳父家。
出身将门的谢琅,却是个罕见的读书种子,少年在国子监求学时,国子监任教的翰林院学士刘长霖对他青眼有加,结下师生情谊,许下儿女婚约。
谢明裳随着爹娘从边关调入京城的那年,正好赶上大哥谢琅登科入仕。隔年,嫂嫂刘氏嫁入谢家。
多年师生默契外加翁婿半子情分,刘家和谢家走得近。谢家千金和杜家二郎的这桩姻缘,正是刘学士居中牵的线。
“谢家如今尴尬,岳父不便直接出面,便将他的名帖给了我,又吩咐刘家管事带七八名健仆随我去杜家。”
刘家大管事领着多名健仆簇拥着谢琅回返杜家,递上名帖,道明来意。
杜家把名帖迎了进去,谢琅在门外等了两刻钟,门房却回复说,家主不在。
谢琅便问:杜家家主不在,二郎可在家。叫杜幼清出来说话也可。
门房又说:二郎也不在。家主傍晚时分访客,携了二郎同去。
“儿子当时便知道杜家存了‘拖’的心思。亲家遭遇祸事,临阵退亲的名声太难听,结亲他们又不愿,便想着把事拖延过去。等朝廷处置谢家的圣旨下来,谢家人论了罪,那时杜家随便如何说辞都可以。”
谢琅昨夜看明白杜家的心思,便当着杜、刘两家的面,硬邦邦地放下话。
说道:杜家心存两意,谢家亦不想勉强。过几日谢家退回定亲礼时,还望杜家归还女方婚书,成全两姓最后的颜面。
“事已闹开,只要杜家还剩余一点羞耻之心,再登门一趟归还迎亲礼,便能顺利了结退婚事。”
谢琅抬手掸去火炉飘散的烟灰,对母亲说:“岳父对谢家还是有心帮扶的。苑娘有了身孕,如今送出去养胎,岳父嘴上虽然不提,心里畅熨。”
谢夫人拿起铁钩子,把烧得红亮的黑炭用力扒拉几下,火盆里残余的广陵王手书烧了个干净。
“一场祸事倒把人心照个亮堂。脱下外头那层衣冠,里头装的是人是鬼,现在看得清楚。不论你媳妇腹中这个孩儿能不能保得住,阿琅,以后对媳妇好些。”
谢琅道:“是。”
谢夫人扔下铁钩子,目光转向谢明裳。
神色复杂难言,最后只道:“明珠儿,你这趟回来,轻易就出不去了。退了杜家的婚事,烧了广陵王妃的帖子,后面遭逢的兴许更差。会不会后悔?”
这句喃喃的“会不会后悔”,与其问谢明裳,不如说谢夫人扪心自问,夜里辗转难眠的难解之题。
谢明裳起身过去谢夫人身侧,脸颊贴过去,依在母亲的肩头。
“只要娘别跟爹爹一起押着我嫁鳏夫,我就不后悔。”
谢夫人破涕而笑,拧了她一把:“你爹老糊涂,我才不会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