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闻国舅舌灿莲花,令左某自愧不如。”“究竟是我花言巧语,还是你当局者迷,希望你能仔细想想,莫辜负乌犀先生的良苦用心。”梓州那处宅院里的每一日,先生教他读的每一册书,七年间左尹从未遗忘,唯独先生自焚那夜的场景,即使是午夜梦回,他也不愿、不敢再去回忆。此时他却忽而想起先生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走罢,去走你自己的路。”沉默良久,左尹终于道:“我想知道一件事,先生的尸骨被安置在何处?”当年先生自焚,火势迅猛,守卫扑灭时卧室已焚毁大半,但先生尸骨绝不会那么快灰飞烟灭,只可能是被皇城司的人带走了。左尹七年来查探先生尸骨的下落,一直无果,只得每年到梓州那处早已荒废的宅院去祭奠先生。“这我不知,”闻灼摇头道,“但我可以替你问问。”“好罢,”左尹扶着墙站起来,“有吃的么,我饿了。”监门打开,送进来一碗鸡蛋面,左尹在桌边坐下,执起竹筷扒拉着面上盖着的几片小青菜,低头专心吃面。闻陶凑过去揽着闻灼,低声道:“他肯老实交代了?”闻灼点头。闻陶猛地拍在他肩上,高兴地道:“真有你的。”闻灼吃痛地“嘶”了一声,闪到一旁去揉着被拍痛的肩膀。左尹吃相斯文,可速度却不慢,一碗面很快就见了底,他擦去嘴角的汤渍,道:“有什么话便问罢。”闻陶在他对面坐下,沉着脸色问道:“姓名。”“除了我的姓名,闻将军就没有别的更紧要的想问?”“姓名。”闻陶再次发问,只是口气越发不耐。左尹嗤笑,迎着闻陶锐利的目光,眼底满是玩味和挑衅。“行了,还要不要剿匪了。”闻灼看不下去这两人毫无意义的斗气,忍不住催促道,“他叫左尹,大哥你赶紧问些正事。”说完便转身从牢房出去。闻陶面上一哂,咳了一声接着问道:“你在赢山有近一年之久,可知如今赢山上共有多少匪徒,他们又是如何安防部署?”“赢山这一伙匪徒有不下百余人,三防五岗,山上各处皆有暗哨,详细的安防部署我可以画一张图纸给你。”闻陶吩咐门口候着的狱卒拿来纸和笔墨,又问道:“之前官府几次剿匪都被他们察觉,必然是走漏了消息,这夔州城中想必有他们的耳目,你可知是何人?”“能做通风报信的耳目,自然是那匪首孙治的亲信,又怎么会轻易告诉我。”左尹执笔蘸墨,一边在纸上勾画,一边回答,“我虽不知其人姓名,却多少能猜到几分。”“你卖什么关子,快说。”“方才闻将军也提到过,每次官府围剿,赢山匪徒安插在城中的耳目都会通风报信,故而匪徒才能事先有所察觉。那几次围剿既是由夔州府组织的,事先调集前去剿匪的厢军也必然是在知府衙门,为免扰民和走漏消息,调集厢军都会安排在深夜无人时进行,拂晓便要出城。若要探知官府调集厢军前去剿匪的消息,那山匪的耳目就得在清晨时候出现在夔州城中甚至是知府衙门附近,且不能被人怀疑,又得有正当理由出入城门,才能顺利地给赢山匪徒通风报信,那他会是什么样的身份呢?”“除去负责巡逻的夜班衙役,会在深夜出没的就只有更夫和倾脚头(1)这两类人。”闻陶稍加思索,便明白过来,“更夫虽整夜游走于街道上,但他们都住在城中,并不会出入城门。那能做到这些的,就只有每天天不亮就进城收粪的倾脚头了。”“正是。除此之外,这耳目应该并非夔州本地人。本地人相互之间大都知根知底,只有不知底细的外乡人,才能避开旁人,不轻易被察觉。”闻陶点头,心中已有计较,打定主意今夜便带人去城门口守候。左尹搁下笔,吹了吹未干的墨迹,“画好了。”白纸上粗略勾勒着赢山的山貌地形,其上详细标注了三防五岗和各处暗哨的位置与守备人数,赢山地势险峻,据以天险,本就易守难攻,加之数十山匪据守,也难怪之前几次剿匪不成。“左尹,”看完那纸上绘着的山匪安防部署,闻陶忽然开口唤他,“若非你的襄助,这一伙山匪怎会有如此周密的布防。”左尹但笑不语。“既然是你设计的布防,那你可有破解的法子?”“破解之法自然有,只是强攻不易,还需智取。”“如何智取?”“擒贼先擒王。”“不能攻上山去,要捉拿那匪首孙治,就只能设法引他下山。”闻陶顺着他的话接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