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得家族,也舍不得手中权势,才一直拖到了现在。
其实既然家族后继无人,王游要么一心投向中枢,帮着皇帝收服台州,要么一心与本地土人结盟,并依仗西夷的势力自立,如今却迟迟无法决断,才导致西夷人心浮动。
天子那封信,便相当于将她的心思直接挑明——既然走哪条路都有舍不得的地方,干脆就多留几条后手,四方押注,这样一来,往日的权势虽然是一定保不住了,但不管最终胜利的是哪一边,王氏一族都能留点血脉下来。
王游淡淡道:“我待会写一封谢恩的奏折,崔舍人既然来了,自然是一事不烦二主,便劳你替我带去建平。”
崔新静微微拱手,表示应允。
就在此时,王游忽然道:“与崔舍人同来的那些禁军如今去了何处,既然你我相谈融洽,不妨将人叫来。”
崔新静稍稍欠身:“他们已先一步返程,怕是要辜负刺史的好意了。”
王游冷笑一声,也不逼迫:“既然如此,那也罢了。”
崔新静晓得对方不信,但她的的确确不曾说谎,将自己送到台州后,那些禁军就开始逐步撤离,如今除了护送在侧的四十人之外,还有六十人改了服饰,在暗中护卫,至于另外一百人,则已经启程往建平走。
她大约也能猜到,那是天子刻意在行疑兵之计。
凭王游对台州的控制力,就算禁军易服随行,也很难不被当地势力察觉,唯有真正抽身离开,才能脱离掌控,至于那刻意改变服饰在暗中护送的六十人,其作用只是故弄玄虚,迷惑王游的耳目而已。
王游年老多疑,既然把握不住禁军的真正动向,说不定会有些猜忌,觉得另外一百人是被黎氏,劳氏或者扶何氏藏匿了起来,从而怀疑另外三族也与建平有所勾结。
崔新静拱手:“陛下圣寿在即,广施恩泽,明日在下便会在刺史府当众宣读旨意,至于儿女婚姻诸事,还望刺史自为之。”
她正准备告退,却被王游喊住。
那位因为年老而不复往日威风的台州刺史看着崔新静,竟然笑得露出了牙齿:“崔舍人,你与令姐年纪相若,学识相类,又同为崔氏一族翘楚,但在旁人眼中,却一直被认为不如崔新白……你可知其中缘故?”
崔新静神色微动,道:“本来不明白,如今却有些明白了。”
王游哈哈大笑:“不错,今日来得要是崔新白,早在王某拔刀的时候,她便会开口怒斥,指责我不敬天子。”又道,“建平派阁下来台州,难道是天子身边已然无人了么?”
崔新静目光陡然锐利起来:“是因为在下便足担此任。”
她这句话隐含讥讽之意,仿佛在嘲笑台州不过如此,自己一个不如崔新白之人便能把事情做成。
王游自然明白崔新静的意思,她盯着人看了片刻,笑道:“明日还有事操劳,舍人且早些休息。”
在崔新静离开后,一个武士打扮的人走到王游面前跪下,看面目正是这位台州刺史的长女,她的神情中带着些喜悦之色,激动道:“大人方才所言可是真的?小皇帝身边当真无人可用了么?”
王游微微皱眉,忽然重重一挥手臂,将长女掀翻:“厉帝杀了那么多大臣,建平自然空虚无人,可你又高兴什么?”冷笑一声,“无人可用的小皇帝却逼杀有人可用的泉陵侯于北苑,难道是靠运气么?我今日方才明白,如今建平诸事皆是小皇帝自己的手笔。”瞥一眼长女,“她能瞧出你老娘犹疑不决,难道便瞧不出那三家到底有什么肚肠?台州这边,怕是从此不复往日的情势了!”
王游长女虽然不能完全明白母亲言下之意,却也听得面色如土,不敢多言。
她看着自己最年长的孩子,到底是放缓了语气:“这次也没说只能带一个人去建平太学,你若是有意,也随着过去便是。”
“……”
王游看见自己长女踌躇不答,猜到她是舍不得校尉的名头,叹了口气:“罢了,若是局势有变,我又不在,你就改换服饰,带上亲卫藏进上林当中,等局势尘埃落定再出来,或者能保全性命。”
……
崔新静此次过来台州,虽然没有大张旗鼓,但黎氏,劳氏还有扶何氏都是本地巨族,根深叶茂,也都陆续收到了消息。
黎氏家主缓缓道:“建平来使特地封了王游长女做校尉,又带其幼女前往太学读书……扶何氏的家主,如今也不过是一个校尉而已,王氏凭什么能得朝廷的青眼!”
黎氏族人:“大人之意,莫非是建平有意在王刺史死后,继续把台州交给王氏掌管么?”
“……”
黎氏家主没有立刻说话,但此时不出言反驳,便是有默认之意。
黎氏族人心中愤愤,王氏一族在血统上本就更偏向中原那边,若非王游本人过于强横,他们昔日便不会拥戴此人为主,如今王游年老,她膝下三个孩子也都是庸碌之辈,正是重新瓜分台州势力的好机会,不料建平却横插一杠,摆明车马为王氏撑腰,他们已经等了那么久,又怎么会甘心继续为人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