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群英荟萃吧 > 第186章 范成大(第1页)

第186章 范成大(第1页)

范成大出生于官宦世家,这为他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幼聪慧好学的他,在14岁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遍读经史,缀文赋诗,文采风流。然而,命运的转折突如其来,母亲的去世让他陷入悲痛之中。随后,由于科举制度的规定,在服丧期间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范成大不得不暂别仕途之路。他带着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寄居在昆山的荐严资福禅寺,自号“此山居士”,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苦读生涯。在禅寺中,他远离尘世喧嚣,一心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十年,他不仅积累了深厚的学识,更磨砺了自己的意志。十年的时光,范成大在禅寺中度过了无数个日夜。他以唐代诗人的名句“只在此山中”来自称,仿佛与外界隔绝,却又在内心深处不断探索着人生的真谛。这十年的沉淀,为他日后的科举登科和辉煌仕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科举入仕之路(一)徽州为官展才情范成大在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后,担任徽州司户参军。在徽州任职期间,他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才情与抱负。范成大游览了邻近的宁国、宣城、繁昌等地,创作了一系列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如《游宁国奉圣寺》《自宁国溪行至宣城》《题金牛洞》《隐静山》等,共计122首诗歌。在这段时间里,他结合苏轼、黄庭坚的遗风,逐渐形成了自己婉约而犀利的诗歌风格。其诗作既有着苏轼的豪迈奔放,又有黄庭坚的严谨格律,在诗坛上与杨万里、陆游齐名。范成大在徽州的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的山水风光、人文历史,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徽州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二)入杭为官多贡献绍兴三十二年,范成大调任临安做京官。在临安,他担任了多个重要官职。最初,他在太平惠民和剂局任职,负责管理药品制作和质量,同时帮助穷人。此后,他又担任了点检试卷官、编类高宗圣政所检讨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国史院编修官、着作佐郎、尚书吏部员外郎等职务。在临安任职期间,范成大不仅在文职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还积极参与政事。他从文职部门转入政事部门后,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他关注民生,致力于改善百姓的生活。例如,他积极推动药品管理的规范化,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为百姓的健康提供保障。同时,他在编修史书等方面也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范成大在临安的为官经历,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能力。他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作风,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朝廷的认可。三、出使金国显气节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宋孝宗乾道六年,范成大肩负着重大使命,踏上了出使金国的艰难征程。此次出使,他的主要任务是请求金国归还北宋帝王陵寝之地,并希望更定受书之礼。当时的南宋,在军事上相对金国处于弱势,此次出使可谓困难重重、危机四伏。然而,范成大毫不畏惧,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深知此去可能有去无回,但为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他义无反顾。在金国,范成大面对金国君臣,慷慨陈词。他以坚定的语气阐述了归还陵寝地的理由,强调了两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宋朝的合理诉求。金国君臣被他的勇气和言辞所震惊,一时间大殿之上落针可闻。但很快,金国皇帝完颜雍便反应过来,怒斥范成大。范成大毫不退缩,他表示若任务完不成,回去也是死路一条,不如死在此处。尽管金国皇帝和群臣愤怒不已,有人甚至主张杀了范成大,但最终完颜雍并没有采取极端措施。范成大此次出使虽未能完全达成目标,但他展现出的气节和勇气,赢得了朝野上下的赞誉。在出使金国的过程中,范成大还撰写了《揽辔录》。这部作品详细记录了他的使金行程及见闻,为后人了解当时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揽辔录》中不仅记载了金国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还描绘了沦陷区百姓的生活状况,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范成大的出使金国之举,彰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他以一介书生之躯,在强敌面前毫不畏惧,为维护国家尊严不惜一切代价。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人,成为了南宋历史上的一段传奇。四、南宅交广展作为范成大在南宋的政治舞台上几经波折后,被安排到桂林担任静江府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肩负起广西地区的政治军事重任。乾道八年的腊月七日,本应阖家团聚的时刻,范成大却从苏州出发,踏上了前往桂林的漫长征程。这一路充满了艰难险阻,疾病、恶劣天气以及劫匪的威胁始终伴随着他。在《骖鸾录》中,范成大至少三次提及自己的病情,在兰溪时“九日,大雨。连日小舟趴湾,病倦。”;在萍乡,“二十七日,二十八日,皆泊萍乡,咽痛,缓程以求医。”;在南岳,“余病寒,不能风雨中登山,遂还”。这些病情不仅改变了他的行程计划,还让他备受折磨。然而,最让他难过的是行至浙江余杭时,徐姓乳母病重,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最终不得不将乳母留在张氏妹妹处。此外,风、雨、雪等恶劣天气也让行程极为艰难,“二十九日,晚复登舟,大雪不可行。”“夜,大风急雪,顷刻积盈尺。篷窗摇荡震压,终夕危坐,以须其定。”“自离宜春,连日大雨,道上淖泥之桨如油。”在洞庭湖一带,他还要与劫匪斗智斗勇,行至邬子口时,得知此地是“匪区”,“非便风张帆及有船伴,不可过。”可偏偏又逢大雪,不得不停下来。但范成大不失赤子之心,仍然如期走完了这段长达三千余里的行程,于次年三月十日抵达桂林,“入城交府事”。,!范成大一到广西,便展现出不畏权贵、兴利除弊的风范。他仁政爱民,关心民生与农业发展,看到百姓生活困苦,尤其是在税收和盐政方面的问题,他积极提出解决方案。广西资源贫乏,税收多依赖卖盐,但当时运盐的衙门把利润都拿走了,地方县邑为创收,就采取提价限购等手段高价卖盐,百姓苦不堪言。范成大提出“可以强制减去漕司强取的数目,以给各郡县使之宽裕,那么科卖抑配可以被禁止。”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此外,他还修复角沟、朝宗古渠,使民生受惠。在马政方面,针对买马及损马的弊端,他提出四点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择精明干练、清正廉洁的官吏负责买马事宜,杜绝“为招马官者,尤与州县相狎”的现象重演。朝廷采纳了范成大的建议,几年之后,广西每年买马任务,多完成1250匹,可见其治理马政之效。在军事方面,范成大针对辖区缺兵少将、士兵孱弱不堪、吃空饷严重、军政堕废等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一是选拔折冲御侮之材;二是加强练兵,杜绝吃空饷;三是利用盐利购置战马;四是学习蛮人兵甲之制。对于广西瑶人的劫掠问题,他将官军全部撤走,专用边民和近山的瑶人,分为五十五个团,教他们使用兵器,训练成军,使其可抵御小规模的劫匪,增强军事力量。又开设博易场,让瑶人可以用山货、滑石、沙板等交换大米等日常用品,缓解瑶人生活困难。在一些重大节庆,还邀请瑶人首领来一起庆祝约誓,加强交流,增强民族认同。范成大在桂期间,瑶境安然。在公务之余,范成大乐于与友人放浪于山水之间。他游览了桂林的众多美景,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和题刻。如与同僚游栖霞洞,赞叹洞内美景如梦似幻,称“仿佛桃源犹舞凤,辛勤李白谩骑鱼”;与友人在訾洲岛宴游,感受“飘飘竹雨润轻裘,袅袅松风系小舟”的雅意;对象鼻山水月洞的奇景,他作铭颂赞,尽抒对桂林山水的无比喜爱之情。范成大虽酒量不佳,却一直乐于找寻世间的美酒。他在《桂海虞衡志?志酒》中对桂林三花酒钟爱有加,称“及来桂林而饮‘瑞露’,乃尽酒之妙,声震湖广。则虽‘金兰’之胜,未必能颉颃也。”范成大在桂林的两年时间里,勤政为民,为广西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普遍的好评,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五、文学成就耀古今(一)诗歌风格独特范成大的诗歌风格独特,早期曾受江西派影响,作品中存在语言涩滞、堆垛典故的现象,还带有一些似禅非禅、似儒非儒的议论。但他并未局限于此,而是广泛汲取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继承了以白居易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风,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破了江西诗风的笼罩。其诗风格轻巧,虽好用僻典、佛典,却不失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气的特点。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当属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他在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把自己在沦陷区的见闻感触一一记之于诗。这些诗主要描写沦陷区山河破碎的景象,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南宋诗人描写中原的诗大多是出于想象,而范成大却亲临其境,所以感触格外深刻,描写格外真切,在当时的爱国主题诗歌中独树一帜。范成大的田园诗更是成就非凡。在古代诗歌史上,田园诗大多是士大夫自抒隐逸情抒情诗,田园风光只是诗人静谧心境的外化,而对农事多有忽略;或者像唐代诗人元稹、张籍等把农民生活写进乐府诗中,但又没有田园风光的描写。范成大创造性地将这两个传统合为一体,全面、真切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他退隐石湖的十年中,写了许多田园诗,其中以《四时田园杂兴》最为着名。这组诗共六十首七言绝句,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农民生活真实质朴,田园风光自然清新,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二)文赋盛名远扬范成大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杨万里在《石湖居士诗集序》中对其赞誉有加:“(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范成大的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他还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理之作。范成大善书,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他为诗名所掩,书名不彰。明人陶宗仪《书史会要》谓范成大“字宗黄庭坚、米芾,虽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范成大的书法,受母亲影响,其母蔡夫人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蔡襄的孙女。范成大传世墨迹以尺牍简札居多,他在成都与陆游饮酒赋诗,落纸墨尚未燥,士女已万人传诵,被之乐府弦歌,题写素屏团扇,可惜这些墨迹都未传下来。现今所能见到的范成大手迹,以他五十四岁所书《明州赠佛照禅师诗碑》为第一,此碑早佚,但有宋拓本藏于日本东福寺。范成大现存的手迹还有《兹荷纪念札》《垂海札》《荔酥沙鱼札》等,他的行书《田园杂兴卷》也常为人们所乐道。明代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说:范成大“归隐石湖时作即诗。无论竹枝、鹧鸪、家言,已曲尽吴中农囿故事矣!书法出入眉山(苏轼)、豫章(黄庭坚),间有米颠(米芾)笔,圆熟遒丽,生意郁然,真是二绝。”,!六、作品丰富传后世范成大一生着作颇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石湖集》是范成大的重要诗词集,收有《石湖诗》三十四卷,《石湖词》一卷。书后还附传记、校记及清人沈钦韩作的《范石湖诗集注》等资料。范成大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在《石湖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田园风光的赞美,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山川行旅的感悟。《骖鸾录》是范成大赴广西静江府途中的纪行之作。取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句义为名。这部作品记录了他一路的所见所闻,不仅有各地的风土人情,还有他在旅途中的所思所想。通过《骖鸾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范成大的内心世界。《吴船录》是范成大从四川制置使召还,取水路东下时的日记体游记散文。书中对沿途名胜古迹如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长江三峡、洞庭湖、赤壁、黄州、庐山等记载尤详,且时有考证。为后人研究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桂海虞衡志》则是范成大对广西地区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方面的记录。书中详细介绍了广西的地理环境、民族风俗、动植物资源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除了这些着作外,范成大的诗词作品也广为流传。《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组诗共六十首七言绝句,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诗歌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写出了初夏江南农村的田园景色,有花有果,有色有形。“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则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车遥遥篇》也是范成大的经典之作。“车遥遥,马憧憧。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月暂晦,星常明。留明待月复,共盈盈。”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范成大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纪行作品为后人了解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他的诗词作品风格独特,语言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作品将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七、人生落幕留风范范成大的晚年,虽尽享田园之乐,但岁月不饶人,身体状况逐渐不佳。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病重不治,溘然长逝,享年68岁。他被葬于吴县,结束了传奇的一生。范成大的离去,令无数人悲痛不已。他的一生,历经风雨,却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对百姓的热爱,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的作品,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南宋文坛的天空。后人为纪念和凭吊这位先贤,在石湖长堤的尽头修建了一座范文穆公祠。祠宇背山面湖,东向而立,有祠门、享堂两进,左右以廊相连,中为庭院。祠门额“范文穆公祠”,面阔三间,硬山顶,庄重而肃穆。享堂面阔三间16米,进深8米,硬山顶。堂内悬“寿栎堂”匾,有范成大塑像。左右壁间嵌明代石刻田园诗碑七方,诗、书、刻俱佳,堪称珍品。范成大在南宋文坛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着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又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他的田园诗更是集古代田园诗之大成,为后世树立了典范。他的文赋、词作也各具特色,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的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虽为诗名所掩,却也独具魅力。他的传世墨迹,以尺牍简札居多,虽大多未传下来,但仅存的手迹也足以让后人领略到他的书法风采。范成大的作品不仅在南宋时期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广为流传。他的《石湖集》《骖鸾录》《吴船录》《桂海虞衡志》等着作,为后人研究南宋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的诗词作品,如《四时田园杂兴》《车遥遥篇》等,更是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范成大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为国家、为百姓、为文学艺术奉献的一生。他的风范,将永远铭刻在后人的心中。:()群英荟萃合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