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座河南会馆已经成为众多在京河南人的心头病,甚至连地都选好了,就在四川会馆边上。
本来这是官场上的默契,已经被看上的地迟早能拿到手里,谁能想到朝廷里的满人官员给他们来了一个大招,直接无视了这份默契将地全部卖给了泰山商行。
外城就这么大,繁华的地方就正阳门大街和宣武门大街,这里人多地少,少了那么多地让他们去哪里再找合适的地方,总不能跑最南边贫民窟找地方吧?
泰山商行这边愿意退后一步给出方案,不少个别省的人也有意退让一步,毕竟他们也没拿下这些地,这事说到底他们理亏。
但是也有人选择硬扛到底。
这让一开始选择退让的左右为难,是选择跟同僚站同一战线,还是接受商行这边给出的解决条件呢?
商行这边见状,没选择攻克硬骨头,而是选择了先啃软柿子。
这日河南省代表的官员接到了拜帖,是泰山商行递来的。
这位官员只在工部担任四品官职,在整个京城都是数不上号的,可偏偏他已经是在京河南人里官职最高的,所以成了河南省士子眼里的领头羊。
官场就是这样,抱团严重,同乡也会提拔同乡,前朝的东林党不就是这样起来的吗?
本朝是禁止结党,然而最大的党争在满族,之前是明党和索党,两党失去了领头羊,一大部分人选择依附佟家,汉臣只能说抱团取暖。
“这是图纸,规划在这处建一座会馆,旁边会有商铺,您这边可有何指点?”
京城里大大小小会馆不少,有大也有小,有叫会馆有名字带祠,多是三五间平房,近两年不少增添了配房。
河南省最大的会馆是前朝万历年间建造,正是中州乡祠。
显然前朝一样,为了养望都爱建会馆。
官员接过了图纸,眉头微微皱起,因为给建会馆的地基很小,在偌大一块地皮上只占了东北一个小小角落。
“这点地基可够建三楹平房?”
关键是建了后就被包围了,往后没有扩建的余地。
商行这边的人又挑选出几张图纸递过去。
“也有大一点的,不同的建筑占地不一样,最大有一亩地,是四合院样式,楼高四层,中间有天井,房间数共有48间,每层配有四个楼梯,四个公共厕所,还有单独的供暖。”
“这里可以单独开个门通往外面胡同,胡同尽头就是正阳街,此处闹中取静,绝不会惊扰到馆内学子。”
这房子放在河南人眼里有点怪,放在福建人眼里肯定很熟悉,这不就是围屋吗?
见对方不认同,来人继续翻,“当然您或许可以选择有家乡特色的房屋。”
他又翻出了一张缩小版的九门相照的楼院。
熟悉的楼院令官员不免心动。
“这个建成后每年要多少银两?”
来人进入谈判模式,“是这样,我们的交易会通过银行,这地是我们借银行的钱买下,建成后选择分期付款需要走银行。”
“相当于您买下这个房子连同下面的地基也是跟银行借钱,银行会将钱一次性给我们,剩下的就是您跟银行之间的账务往来。”
“这地契房契在未还完欠款前会抵押到银行手里,房屋您正常使用,您需要每月按时还钱,还多少年您跟银行商量,不过一旦您拖欠银行欠款,这个被抵押的房屋也会被银行拿去拍卖。”
“拍卖的钱会先还完欠银行的剩余部分,若有多出来的归您。”
官员一听,脸色不是很好看,看来根本没有便宜可占。
“若是我离开了京城,这钱该谁还?”
“房屋可以带欠款转手,您离京后可以指定接手人,去银行过一道手续。”
一听以后还得背负一笔债务,哪怕房子还没影,官员就种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的错觉。
“本官需要跟人商议。”
这会馆其实也不是非建不可。
第242章
“凑吧,有说差多少吗?”
“那边说选好图纸就开工,料子都是现成的,约莫三个月就能完工。我们这边要定下,就一起前往银行签订契约,交一笔首付相当于定金,差的跟银行贷款,以后每月定时往存折上存钱,银行那边会在每月一号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