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端王府里
这事她大婚回门后第一次融入这里。早饭后她带着来安去了正院,老太太不接待晚辈们吃饭,也是为了省心,她看老太太却是该有的规矩。
来安比惠安稳妥许多,说话做事,就像一个精英助,素质高做事有效率,为人处事样样都好,最重要还能将这里的规矩讲清楚。
两人在柳荫路,来安一路介绍过去:“前面路拐过去是二房,二房人丁多,二娘子性情急迫,院子里的人说话做事也有几分她的真传。八月二房的六郎成婚,定的是安平郡主的独女。”
杜从宜听的异样,那位啊?
两人一路走着等到了正院,门外的女婢才说:“老太太刚起来。这会儿正在用早膳。”
端王府里饮食讲究,老太太这边的更是,老太太喜欢吃羊羹,且只吃羊脸上那一撮肉煮的,上年纪的人饮食喜好软烂,和年轻人吃不到一起,老太太也通达,直接让各房回自己屋里吃了。
要不然闹哄哄一桌人,她也吃的不畅快。自己一个人反而清静,十分开明的人。
屋里的人听到外面的声音,老太太问:“谁来了?”
杜从宜进门:“祖母,是我。”
老太太大约也有些惊讶,见她进来笑着问:“怎么是你一个人?”
杜从宜进去见老太太一个人坐在罗汉床上,矮几上摆着早点。她坐在对面乖巧答:“夫君去衙门了,我一个人无事,就来看看您,正好昨日回娘家,带了母亲做的新丰酒,给祖母尝尝。”
老太太喝完羊羹,一边笑着说:“夏日暑气正盛,走这么远来看我一个老婆子,没得意思。”
杜从宜哪里敢顺着接这种话,情商考级,她凑合也能拿满分的。
她只管笑着说:“哪里,我刚进门,也不懂什么规矩,大伯母忙着家里的事,二伯母听说也在忙着为六弟筹备婚事,我只好来叨扰祖母。”
老太太只管笑,也不接话,等吃好了才说:“这算什么叨扰,你们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多出门走走。哪里用听我这个行将就木的人讲的道。”
杜从宜听的怪异,就继续装傻说:“祖母教诲,总会不一样的,我连府里的人都认不全,大嫂请我今日去她院子里,我也不知道她喜欢什么……”
来安听得惊呆了,怪不得惠安同她年纪一般大,说话做事随意成那样。
原来是随这位小夫人了。
老太太听的大笑,一边笑一边和郑嬷嬷说:“我柜子里有三匹益州绫,花色正俏,你带回去给你大嫂二嫂一同裁夏衣。”
杜从宜没想到老太太一高兴就撒钱,但老太太却是知道的,杜家门风果真不一样。
她的几个嫡孙,孙媳都只是初一、十五定时间了才来看她。她不愿意留小辈,小辈们难道就是真心愿意来她这里?她心里和明镜似的,道都清楚,也厌烦应付这些了。
她家世好,只是从成婚开始丈夫就不喜欢她,丈夫喜好美色,家中姬妾十分繁盛,两人早已无什么话可说,她也懒得过问,。
她从不嫉妒,也不强求,娘家父兄得力,丈夫就不敢放肆得罪她。
等她长子成年,她彻底不再管束,夫妻两一年见不了两次。
外面传闻她不好说话,其实她只是看得开,儿女都已经长大成家了,她自然也没什么可计较的。
只是今日觉得意外,这个庶孙媳居然会来看她。
人和人的感情,有时候就是讲机缘,丈夫贪花好色,但只得了三个儿子,老大是她生的,剩下两个都是妾室生的。老二像了他老子,老三却读书自小刻苦,对她恭敬,和她亲子一般无二。只是老三年纪轻轻就没了留下赵诚和赵昭云姐弟两也是可怜,她多有怜惜。赵诚性格淳朴,她反而更疼爱他一些。
杜从宜陪老太太坐了一上午,听着老太太介绍家里的亲戚,几个三个出嫁的姑姑,都嫁的不错,大女儿嫁给了娘家外甥,二女儿随女婿去了长安,三女儿是御史中丞夫人,家世显贵。
剩下的家里的亲戚们都七七八八了。
等时间差不多了,来安提醒说;“时间差不多了。”
杜从宜兴致盎然说:“祖母午饭后歇息吧,我不叨扰你了,我要去叨扰大嫂了。”
说笑着告别老夫人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