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沉默了一秒,随即——
“哈哈哈哈……”
中年妇人抬手拎起她的耳朵拽向教室后面。
“唉……唉唉……疼……轻点……”姜颂禾龇牙咧嘴地叫喊着。
一直拖到教室后面,中年妇人才松开她:“放学让你家长来一趟。”
姜颂禾不服气地‘哦’了一声。
-
连着两节都是数学课。
讲台上的中年妇人一停没停地传授着知识,底下的学生或认真听讲,或略有精神地趴在桌子后面小声嘀咕。
总之三十个学生,二十多种状态。
后排的姜颂禾接连站了一个半小时,双腿早已酸麻到了极点,她仅能凭借着毅力让它勉强支撑在地。
自她冷静下来,属于原身的记忆便一窝蜂地蹿出来涌进她的脑子里。
这里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而是正常时空下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与科技改变生活的二十一世纪不同,这里——计算机技术刚刚起步,移动通信开始普及,智能手机、电子支付、网络购物、卫星导航、新能源智能驾驶汽车直接成了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没有外卖、没有快递、没有奶茶,就连日常最常用的社交软件——微博、微信等也是十几年后的产物。
虽然对于习惯了高科技生活的人来说,这一切听起来有些糟糕,但姜颂禾庆幸的是这里是经济稳步增长的90年代,而不是更为贫穷的70年代!
两者看似只相差了短短二十年,但人们的生活水平完全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至少,这个年代存在笨重且大块头的正方形彩色电视,也存在标准的上下开门的冰箱,更存在洗甩分离的双桶洗衣机。
虽说这种日常最低端的电器和现代智能ai电器没法比,但好歹能用不是?
姜颂禾兴致恹恹地半倚靠在教室后面的柜子上,她右手撑着腮,眼角余光没怎么有精神地瞄着柜子上摊开的数学课本。
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符号如同一串又一串效果极佳的催睡符,疯狂地攻击着姜颂禾的意识,引得她不自觉打了个哈欠。
这具身体属于一个刚满12岁的初中生,名字和前世的她重名,都叫姜颂禾。
许是因为年纪小,姜颂禾并没有从原主的记忆里搜寻到多少有用的信息,基本就是前天爬树掏鸟蛋把膝盖摔破了皮,昨天把课本烧了烤地瓜挨了一顿骂,然后明天还计划偷骑自家老爹的二八大杠去湖里摸鱼……
所以与其说这些记忆是原主生活的痕迹,倒不如说是原主的记仇簿。
好事没记住,坏事倒是能写满八百里长卷还带转弯。
相较于这些,原主的家庭倒是让姜颂禾轻松不少。
基本情况就是——温柔的爸、和善但喜欢装严厉的妈、不着家的亲哥,和调皮捣蛋的她。
妥妥的幸福一家。
只是……在姜颂禾闭着眼搜寻原主记忆的时候发现——原主对她那位亲哥好像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就连记忆也停留在七八年前原主在自家门口哭着喊着让哥哥别乱发脾气好好伺候主家那里。
姜颂禾摸着下巴点头。
难怪七八年都没回来过,原来是给人当童养夫去了。
不过,这个年代这么危险吗?男孩都要被卖去别人家当童养夫了?
童养夫最大年纪是多大来着?……
原主哥哥的年龄超了吧。
“啊……”
姜颂禾正在出神,突然一个拇指大小的白色物体正中她的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