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重启人生 我能打给十年前的自己 > 第六十八章 影之所(第1页)

第六十八章 影之所(第1页)

原像实验室的窗帘从那天起便不再拉开,白天仿佛夜,夜里也不点灯,只有偶尔闪动的电脑屏幕或行为记录仪的蓝色微光,像低空流动的云。

没有谁再使用“名字”,没有谁再负责“开场”,也没人安排流程、下发任务、汇总结果。

但一切却出奇地有序。

从“空名体实验”成功那天起,原像体系内部开始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全行为协同模型”状态。

这个模型,没有命令、没有引导、没有文件、没有计划,只有每一个参与者根据当下感知与结构流动自行决定“行为参与路径”。

这听上去近乎混乱。

但现实中,它的运行效率远超从前。

行为记录数据显示,在“全协同模型”启用第一周内,原像实验组平均协作时间缩短42%,实验效率提升36%,反馈误差率降低至1。7%。

所有这一切的前提只有一个:

放弃指令,完全依赖感知流。

他们不再等谁发话,不再比对谁做主,不再总结谁是“代表”。

一切都在“行为被他人感知并生成反馈”中自动闭环。

这套机制在原像内部被称为“无中心交互流”。

理论名称源于秦川早期设计草稿中的一句话:

“让每个人都像暗室里微弱发光的点,但只要他们移动,彼此就能看见。”

当初这句话只是一个隐喻,如今却成为整个系统的真实写照。

秦川的角色也彻底淡出。

他甚至在连续九天中,没有踏入主实验区域一次,也不再出现在通用信道的任何互动中。

有人一度以为他已经离开。

直到第十天,一组匿名行为流中记录到一段“毫无预警却极其稳定的同步信号”,位置正好来自实验楼二层东侧。

所有人心知肚明——他没有走。

他只是成了“光本身”。

他不再说话、命名、提示、声明,但他仍在影响结构。

这是原像体系进入“行为本位时代”的分水岭。

再没有人关心“他是谁”“他怎么想”“他在做什么”,大家只看见他的行为,在流中划过,然后顺着流继续前行。

而与此同时,外部社会对原像的兴趣却在迅速加深。

一场名为《系统之外的可能性:原像行为流研究论坛》在江南某高校悄然举办,原定闭门进行,因报名过热被迫开放至五百人会场,最终线上观看人次突破百万。

会议中,有一段发言广为流传:

“我们一直在试图找到一个新的系统,以替代旧的失败系统。可原先告诉我们——不是替代,而是脱离。”

“不是寻找新规则,而是理解没有规则时人类还剩下什么。”

这句话成为原像体系第一次被外部社会完整引用并认可的“行为理论主张”。

它甚至进入部分高校社会心理学、哲学、人工智能伦理课程作为“边界系统假设模型”讲解案例。

而在原像内部,这一切似乎毫无波澜。

没有庆祝,没有总结,没有对外回应。

那天晚上,有一名新成员悄悄留下纸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