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胜可知,而不可为?”
听到这个问题,刘协不由脚步一顿。
最近几日,董卓在教导刘协学习兵法一事上可谓用心至极。
不但要于沙盘之上推演,时不时还要询问刘协关于兵书上的问题,考验刘协有没有将这些知识聊熟于心。
现在董卓问的,便是《孙子兵法·军形》中的一个问题,意思是“什么叫做胜利可以去谋划预测,但却不可以强求。”
刘协立刻持学生礼,恭敬应道:“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
古代善战的将领,都是先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才会寻觅机会,寻求能够将敌人战胜的法子。
所以,统兵之中的第一要务永远是保全自己,再去寻找敌人的破绽。
这样,如果敌人出现破绽,自己就可以出兵取得胜利。可若是没有出现机会,那自己也不会失败。
综上,一场战争能够不失败的因素是在为将者自己,可若是想赢,还是要等待敌人暴露的机会。
这个答案,刘协自信十分标准!
不过董卓的考验显然没完。
“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
这是《孙膑兵法》中的内容!
董卓询问刘协的问题,就是《孙膑兵法》中齐威王询问孙膑的九问之一。
万幸,这个问题刘协刚才翻书的时候恰巧瞄了一眼!所以勉强算的上是押对了题目。
这个问题的意思是,倘若双方大军旗鼓相当,都不敢率先动手,那为将者应该怎么办?
对此,孙膑在数百年前就给出了答案——
“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於北,毋期於得。为之微陈以触其厕。是胃大得!”
只要派少量的兵力由勇猛的将军带领,做好失败的准备,隐蔽的攻击敌军侧翼,使其部队惊骇,使其主帅怀疑,那就可以取得大胜!
刘协本以为这个书上的标准答案会令董卓满意,岂料董卓竟然狠狠发出一声鼻音。
“哼!”
这显然不是满意该给的态度。
不过刘协心中亦是无比纳闷。
这不是书上的标准答案吗?而且还是孙膑本人亲自给出的最优解,难道太师已经连孙膑这位圣人都看不上了?
不过董卓显然没有给刘协思考的时间,在不满中直接就问出了第三个问题——
“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此言何谓?”
武器如果不锋利,就是在将士卒的性命送给敌人。
士卒如果不精锐,就是在将将军的性命送给敌人。
将军如果不知兵,就是在将国君的性命送给敌人。
国君如果不择将,就是在将国家的存亡送给敌人!
这番言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刘协傻眼了……
这鬼问题是哪本兵书里的?
这题,他没复习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