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大家不耐烦看书,觉得文字太难以理解,也可以多多关注文化馆、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那里经常会安排有非遗传人免费教学。许多社区工作人员也会组织手工艺传人来社区文化中心,给小区的失业人员上课学习后再就业,都是免费教学,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这天幕到处卖书,抢了我们饭碗!”
起初,对于天幕这种相当于公开许多手工艺人技术的行为,有些工匠是比较紧张的。
尽管士农工商的时代,工不受重视,也没有商人有钱,是个很多时候需要依附于权贵或者官府才过得比较好的职业。工匠,还有匠户,完全靠手艺吃饭,一大家子祖祖辈辈靠着不外传的手艺养活子孙后代,但是一旦被窃密,不是无可替代,就很容易被抢走饭碗。
有些工匠宁愿把技术传给儿媳或者妻子,也不会传给女儿,就怕外嫁女把技术泄漏。
“女子生儿育女就行,做手工艺能行吗?又要刺绣又要带孩子,去做手工艺了谁做家务?”
“真想看看后世的技术,是不是百花齐放非常繁荣。”
“等我有这本书,多多学习交流,现在的技术定能再上一层楼!”
民间工匠有些人越讨论越激烈,但是也有人非常开明。
等听到后面的免费教学,顿时不是工匠的阶层也炸开了锅。
年迈的房玄龄激动到胡须颤抖:“免费教学!”
谁不知道技术的可贵,哪个世家没一两样保密的家传技术,这年头,连笔墨纸砚的制造技术原本都把控在世家手里。
如果不是天幕送书,世家光是靠造纸等技术就可以做垄断经济。也因此,原本笔墨纸砚价格很贵,寒门学子单纯是买纸练字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现在可以说因为天幕,产量提高,价格也打下来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还有这种好事?谁这么大方?是为了收徒吧?”李靖也感到不可思议。
他收了不少武将教授兵法,还写兵书教学,是因为陛下担心大唐重蹈大汉的覆辙,卫青霍去病一去世就没有武将可用。
而他家学渊源,也的确有武学兵法经验适合教授,但拜师怎么可能没代价?孔圣人收学生都要需要束脩,后世免费教学是什么都不需要吗?
长孙无忌道:“难怪天幕送书这么大方,原来后世的朝廷也这么大方。”
长孙无忌原本是随口一说,说出口其他人齐齐恍然大悟。
也对啊,天幕不需要他们香火,也不需要祭拜,就只需要看看故事答题,如此简单就给予如此珍贵的各种书籍,这跟免费教学有什么区别?
“先是免费教学,然后帮助再就业,原来如此。”李世民自认发现了真相,有些感动之余,又有些自愧不如。
“一下子送这么多技术,这么多书籍,大唐如今完全做不到。”
也不知道后世是何等繁荣,各种技术朝廷都鼓励免费教学,教会之后让人再就业,难怪天幕还鼓励女子学手艺,恐怕男男女女都有好事业,可以挣钱交税。
一想到这里,贞观初年穷到部分宫殿还用茅草屋顶的李世民更眼红了。
也不知道后世的税收能收多人,人又多,技术也多,光是农税就能收很多吧!
【《女性法律发展史》是属于女性必读,因为它总结了从先秦到近代以来各朝各代法律对女性的权益保护和财产归属法律。各朝对女性婚姻、嫁妆、田产、守寡或者和离后的财产继承权、以及再嫁,家庭暴力等权益规定有很大的不同。听小系统为您激情科普!】
伴随着音量的猛地一个提高,把沉迷书籍介绍各种思考的古人震的一个激灵。
【最典型当属于田产,在印象中许多朝代都不允许女性拥有田产,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西晋时期,推行占田制时,女子就是有田的。
北魏时期,北魏冯太后主持制定的三长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三者配合实行,并且和孝文帝推行均田令,女子依然有田产。
《魏书·食货志》记载:“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诸麻布之土,妇人别给麻田五亩,奴婢依良……寡妇守志者,虽免课亦授妇田。”
这里明确规定,妇人可分得田产露田二十亩、倍田二十亩、麻田五亩,共计四十五亩良田。
隋朝和唐初时期,妇女也是能拥有田产的。
隋朝时期授田与徭役捆绑在一起。到了唐初,唐太宗便取消了普通妇女授田,但依然给寡妻妾授田。这一时期,寡妻妾虽然有田地但不需要承担赋役,属于“女户”,也被称为“不课户”。】
“女人也能有田真好啊。”明初,一位农女被静态社会严格困在家里一亩三分地,偏偏家中土地贫瘠,产出太少,让她一家人苦不堪言。
看着家中面黄肌瘦的几个孩子,农女和妯娌满心担忧。
妯娌作为过来人,却是摇了摇头:“哎,从怀孕到生孩子三年,有田又如何?还是不能下地。你指望男人带孩子还不如指望天上下金子。”
农女想想也是:“就算女人能分田,父母偏心,还不是会把田都分给兄弟。”
“还有生育难关,夫家若是盯上陪嫁的田产,万一生孩子时买通产婆,人没了田还在,那不就成了祸事?”
妯娌一句话让农女顿时一个激灵。
官吏看上谁家的良田沃土,都会逼得良民卖田卖人,从自由的农人变成官员家的奴仆。